Search

[開心出門,爆氣收尾]的育兒外出行為觀察

昨晚兩小跟家人在購物中心聚餐,不但喝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開心出門,爆氣收尾]的育兒外出行為觀察

昨晚兩小跟家人在購物中心聚餐,不但喝了平常喝不到的飲料,還有逛街玩玩具、打迷你保齡球、度過一個充實愉快的夜晚。

但一聽到要回家,女兒立刻爆發選擇性失聰併發急性膝關節失能症候群,等她了好幾下卻都是一場空,玩到晚上九點了還沒洗澡,這焦慮感終於讓媽媽破口大罵,把人罵上車後,淚人兒滿滿的委屈,想玩卻玩不到,又跟媽媽決裂,人生失去意義,哭得越來越大聲,吵著要掙脫汽座,就是要讓媽媽對著幹。

大家應該都很有體會吧,一聽到要回家就失聰軟腳(或者逃得飛快)的那位肯定是正常的孩子,當晚我剛好負責兒子,要回家前我們對玩遊戲,只要兒子一停下來,我就戳他腋下、發出怪聲,讓他的注意力放在我身上,接著是在家裡玩不到的高速奔跑,就這樣衝過玩具區後,不停地聊家裡的玩具,勾勒出回家繼續開心的藍圖,直奔家門後立刻洗澡安頓。

就是不停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一直誘導他與回家的期待產生連結,結果看起來很成功,而且姊姊被罵的時候,他還會幫腔兩句:「快點回家。」
#2y5m17d

===孩子被罵了以後===
爸爸若跟著媽媽同樣角度,指出「就是你不聽話,媽媽才會生氣,下次要乖乖聽話,媽媽就不會這樣了。」
就算聲調再怎麼溫柔,孩子也覺得更委屈,哭得更大聲。
就算講得再多次,聽話的也絕對不是下次,
重複到孩子產生抗罵性。(然後超級孩子就誕生了)

此時我給女兒一些修補關係的實質建議。
「軟Q你不要傷心了,爸爸教你怎麼樣讓媽媽笑得好開心。」

「這個爸爸很厲害!爸爸最會讓媽媽笑。」順便幫自己樹立一下權威。

「你看爸爸都不會讓...很少讓媽媽生氣耶,爸爸真的很厲害。」精準的修正一下以免以後說話不算話。

「你回到家以後,趕快脫鞋,脫衣服,請媽媽幫你洗澡,她就不會生氣了。」然後媽媽的目的也達到了。

「.....」女兒停止哭泣,感覺像是開始思考破裂關係要如何彌補的可能性。修補的時機不是下次,而是 #現在。

「洗完澡,刷完牙後爸爸保證可以跟開心的媽媽一起抱抱!」接著就是哄睡而已,媽媽當然開心。

一回到家,還留著脾氣的女兒本來要我幫她洗澡,但後來充滿愧疚的媽媽搶著接走,又一起快樂地洗澡了。

然而爸爸的話,感覺又更有份量了。

#3y7m9d


Tags:

About author
電玩人夫的求生存紀錄。
「別人的老公」 寫信給隱藏角色:[email protected] Instagram:genbunken
View all posts